English

话说“联合国军”战俘营

1999-11-11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 朝鲜战争中被俘的“联合国军”官兵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收容管理于朝鲜的碧潼。王奈庆是当年战俘营的宣传教育科科长。李兢是战后出生的女作家。

 李兢?:鸭绿江大桥被炸后,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被切断。朝鲜冬季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30℃左右,前方将士忍饥挨饿,冻伤很多,可战俘们却吃得很好。

 王奈庆:这引起我军基层官兵以及朝鲜群众的一些议论:这些侵略军犯下战争罪行,不虐待、不杀他们,给他们饭吃就很不错了,应把大米、白面、白糖、肉送给前线打鬼子的将士。我们反复说明我军宽待战俘的政治意义,让全世界人民了解我军是遵守日内瓦战俘待遇公约的。

 李:您对美国军人的印象怎样?

 王:美国兵很散漫,别看块头大,体质却很差。他们的医官曾说:“美军官兵怕行军、怕打仗,很会享乐。”美国战俘奉行的是活命哲学,没有一点气节,没有同情心,他们把给病号做的大米稀饭变卖成美元,还在营地用美元、手表、钢笔、戒指等赌博。

 李:美国人对当俘虏怎么看?

 王:他们没有羞耻感,反而认为能活着很幸运。做了俘虏,军饷仍按月发到家人手中,连军衔的晋升也不受影响。

 李:美俘有没有有组织的反抗活动?

 王:美军战俘更关心的是他们的生活待遇。由于供应线被切断,他们曾和我们吃的一样,便开始说怪话:“养不活我们就别抓我们。”后来我们帮他们成立了生活管理委员会,实行民主选举。他们自己动手制作面包烘箱,西式菜有猪排、牛排和烤鸡、烤鸭、罗宋汤,还发动他们养猪种菜,搞评比。美俘很感激,看到自己的空军来轰炸,也会冲着天上骂。

战俘中有些是两米以上的巨人,衣服是按他们的身高特制的。可是鞋最大不过43码,脚大的战俘只好把鞋前头剪开穿,我们就让军工厂赶制45码或46码的鞋。

 李:东西方的文化有很大差异,你们是怎样开展教育工作的?

 王:起初给他们讲社会发展史,讲到从猿到人的进化,大部分战俘摇头摆脑,坐立不安。原来他们当中80%以上是基督徒,信奉上帝造人。当讲到资本家剥削工人时,他们认为没有资本家的工厂,工人就失业没有饭吃。认为我们是在对他们进行“赤化教育”。后来我们对战俘的教育主要以“拥护和平,反对战争”为主题。

 李:战俘集会反对战争的情形是真实的吗?

 王:战俘们反对战争的态度是真诚的。他们不住地骂政府欺骗了他们,说来朝鲜是执行警察行动,没料到是严酷的战争。他们纷纷给亲朋好友写信,动员他们参加反战活动。

 李:文化娱乐活动是怎样开展的?

 王:志愿军文工团来表演舞蹈和戏剧《白毛女》、《兄妹开荒》等。每周放电影一次。

 李:他们能看懂吗?

 王:看《白毛女》时,他们说杨白劳借债就应该还,还了债就没事了。黄世仁应该去法院起诉,但不应抢人家的女儿。黄世仁的妈用头簪扎喜儿是侵犯人权,杨白劳也应去状告他们。

 李:战俘里样样乐器都有,中国老百姓见都没见过啊!

 王:这些乐器是专门派人到沈阳和北京的乐器商店购买的。美英战俘文化水平相对较高,他们组织了一个管弦乐队,排练一些世界名曲。戏剧小组经常编排小型戏剧在晚会上演出。

美俘喜爱篮球、橄榄球、棒球和拳击,英俘爱踢足球,土耳其战俘喜爱摔跤。美俘篮球队员有的在国内就是出色的篮球运动员。我志愿军球队与战俘队比赛每次都要输二三十分,大家不服气,曾设想请“八一”篮球队来将他们打败。但上级领导说:“重要的不是输赢,而是表明我军人道主义的宽俘政策。”

一位法国记者感慨地说“碧潼战俘营简直是一座大学校,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从来没有过。”

 李:志愿军战俘回国后,许多人受到处分,有的还被开除了党籍、军籍,受到整个社会包括他们的亲人的歧视。即使一些在战俘营里不屈不挠,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斗争的人,也整整蒙冤30年,实在令人痛心!对敌方战俘优待,而对自己的被俘人员却百般迫害,其中历史、文化的原因很值得我们反思。美军及西方国家对己方被俘人员的态度是怎样的?

 王:传统的“节烈”观念使我们对我方战俘做了错误的处理。在西方国家,当了俘虏不仅不被歧视,而且仍受尊重。美军战俘常常收到一些姑娘从国内寄来的信,有的还夹带着姑娘的一缕金发或照片。一美俘少尉在战俘营中被按期晋升为中尉。英国上尉法勒·霍杰利在中国战俘营度过三个春秋,回国后被晋升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欧军总司令。

 李:然而,“联合国军”对待志愿军战俘常常是非人道的,许多志愿军战俘甚至被折磨致残、致死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